close

  彭懷冰夫婦  校園服事35年退休【記者羅惠芝台北報導】校園出版社社長彭懷冰牧師、校園團契宣道中心主任臧玉芝夫婦,今年六月底按照規定,在校園福音團契全職服事屆滿卅五年退休。沒有舉行榮退禮拜,只有內部同工的小小聚會,彭懷冰牧師七月三日受訪時說,他和妻子還在整理辦公室的東西,細數三十多年來的回億,哪年出國、遇到哪位同工、做了哪些事,都彷如還在昨日。


 彭牧師說,作為一個傳道人,其實沒有退休,他只是從一個機構卸任,仍要為主作工;他們夫婦接下來會休安息年,尋求神的帶領。在家庭方面,彭家二兒十分優秀,讓父母感到很欣慰──大兒子書睿加入台灣世界展望會國際事務組團隊,么兒書穎正在北京大學攻讀宗教哲學博士,兄弟都熱心參與宣教服事。

 彭懷冰一九八八年九月接下校園團契總幹事,一九九四年接手校園出版社,從行政轉戰文字服事,。今年六月份的「校園簡訊」,彭牧師寫下《分辨「常」與「變」:以愛與真理服事不同世代》一文,分享夫婦多年來從事校園福音工作,陪伴學生成長樂此不疲的喜樂與感恩。文中說道,「我們當初的異象沒有褪色,體力也還可以如迦勒一般陪學生上山下海。但是,我們期盼把棒子交給年輕的同工,讓更有創意、活力的同工來帶領後現代的學生,主導後現代的學生工作。」
 彭牧師說,他的辦公桌玻璃墊下還放著當年剛接任總幹事時,在「校園簡訊」上所寫的《我們的神作王了 Our God Reigns!》一文,二十多年來不斷的提醒自己:只有神才能在人的國中掌權,沒有一個人是無可取代的。
 彭懷冰夫婦退休後,社長的職位由校園出版社總編輯黃旭榮代理,校園團契宣道中心主任由陳正弘牧師接任。《
367期,2009.7.12》



分辨「常」與「變」:

以愛與真理服事不同世代

 ◎文/彭懷冰(校園書房出版社社長)

什麼都在變的時代!

美國、日本「2 0 0 8 代表字大選活動」揭曉的結果是:變!台灣的政治、經濟、社會豈非同樣在變?

《鴿子型教會》一書指出,過去30年所產生的資訊,遠勝於過去5,000年的總和;過去50年的改變,遠勝於過去500年的總和。

其實,改變是生命正常的基準狀態。臨床上給死亡的定義:肉體不再改變;每個人隨時都在進行新陳代謝。改變,就是生;停滯,就是死;我們的身體之可以成為今日的狀況,是因為不斷在改變。

人不可能成長、存活,卻不作改變!對一個團體而言,持續性與改變性也是不可或缺的。今天行的通,明天?很難說!企業、組織、機構都面臨不斷的流離、解體,又跨界、重組、融合,其形貌與定義已與過往大不相同。

我們已由現代世界邁入後現代,正處在一個什麼事都可能發生的時代,而後現代文化是個不改變就被改變的世界。當時代轉換,外在客觀條件改變時,工作方式理所當然應該有所調整。

不同世代,不同追求 
社會學家通常將二次大戰前出生的一代稱為Boosters(1927-1945),二次大戰後出生的為「嬰兒潮」(Boomers),1965-1981年的新人類為「新生代」(Busters)或「X世代」,1981-1990年的為「Y世代」,再之後的為「e世代」。

去年我參加一個學術會議,主講的一位大學校長指出當前教育界面臨的問題是:全球化、少子化、世俗化、資訊化、商業化、多元化、普及化等等。與會者除了同意之外,會場的發言更集中於「e 世代」與我們這一批「嬰兒潮」的師長當中嚴重的「代差」(Generational Difference)。

或許我們作長輩的對「青少年」這個曾走過的歲月有印象,但是我們明白今天的「e世代」嗎?他們正在流行什麼?關心什麼?為什麼是這些?我們願意去瞭解並陪伴他們嗎?

2009年2月號的「今日華人教會」雜誌就以「e世代」為主題,幫助華人教會認識「e世代」、瞭解「e世代」的戀愛觀、對婚姻家庭的看法、他們平日的溝通模式探討,探討我們要如何改變牧養的模式以留住「e世代」。

其中有一篇「卓越不再e世代」,讓我心有戚戚焉。因為我們「嬰兒潮」的這一代為了追求卓越而奮鬥,付上極大代價;因此在我所接觸的「e世代」,有些人已觀察到父母終日汲汲營營地追求卓越,至終並不快樂、不滿足,也追求不到真正的人生意義。很自然地會想:「為卓越而奮鬥,五子登科又怎樣?人生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福音工作的常與變 
那麼,後現代的學生工作要如何面對「拒絕卓越的e代」呢?幾十年來,我一直將前任校園團契董事會主席張明哲弟兄的話:「分辨常與變」作為圭臬。真理與愛是絕對的,至於方式則是相對的,是可以變化的。在教會歷史中,傳福音的使命只有一個,但是傳福音、作見證的方式卻是應靈活變化,絕對不可「以不變應萬變」,因為新酒是不可以放在舊皮袋中。

福音是活水,水能充滿任何容器,卻不固定於某種形式;容器並不重要,活水保持不變才是要點!福音事工的本質不變,但如何進行卻是應該不斷改變。今日的教會、團契要怎樣藉著改變,得以持續?如何乘著改變的浪潮前行呢?

其實,傳統、現代、後現代各有優缺點,不同的時代造成文化、看法、作法的差異;當然,不符合聖經的,不論時代如何改變,都不能予以接受或妥協。可是,如果只是與傳統不同,就可以去蕪存菁,更新變化,從不同中找到相同;將兩方面的優勢融合在新的皮袋中,這樣就能讓神得榮耀。

以真理與愛服事不同的世代 
前一陣子,我所帶領團契的一個小組長,三更半夜來我們家住。當晚,他就是要來談:「人生真正的意義是什麼?」看著這一個絕頂聰明、成績優秀的學生,問著這個歷世歷代以來有思想的人都會問的問題,心中如第一次擔任輔導時那樣激動。

四十多年前的學生, 受「存在主義」、「進化論」等影響的「新生代」到後來的「X世代」、「Y世代」,大專生、技職生、中學生同樣是在尋求「人生的意義」。學生工作者面對後現代的學生,接觸的途徑、護教的模式縱有不同,但是真理沒有改變,我們住在他們當中、愛他們的心沒有改變,加上一顆「智慧的心」(UnderstandingHeart)還是很可以陪伴的。

我們夫婦多年來從事「校園」福音工作,陪伴學生成長樂此不疲,讓很多人不能理解。從一個角度來說,年齡差不多是現在所帶領的大學生三倍,還被稱「哥哥、姊姊」有點怪怪的。最蒙福的卻是我們,因為和慕道或剛信主的年輕人在一起,受他們單純、追求真理的態度所感動、激勵,讓我們得以保有赤子之心,不知老之將至。

 
(圖說:1976年全省傳道同工會,一、二排右者分別為彭懷冰與臧玉芝。)

然而,我們夫婦今年六月底將按照規定,在校園福音團契全職服事滿35年時退休。我們當初的異象沒有褪色,體力也還可以如迦勒一般陪學生上山下海。但是,我們期盼把棒子交給年輕的同工,讓更有創意、活力的同工來帶領後現代的學生,主導後現代的學生工作。


(圖說:彭懷冰與臧玉芝夫婦全職投身校園的學生傳道工作,於六月底屆滿35年退休,以35年青春歲月培育無數神國英才,一路走來他們充滿喜樂與感恩。) 
(睿說:唉呦,這麼年輕的小瘦子是哪位啊?)

一直到今天,我的辦公桌玻璃墊下還放著1988年9月剛接任總幹事時,在「校園簡訊」上所寫的『我們的神作王了』(Our God Reigns!)二十多年來不斷的提醒我:只有神才能在人的國中掌權,沒有一個人是無可取代的。

 身為「嬰兒潮」的我們,未來或許可以扮演「哲士」(Sage)的角色,繼續配搭不同形式的學生工作。畢竟,那是我們的最愛!

 只是,每一個人都只能「按照神的心意,服事他那一世代的人。」 




附上最後一封代禱信:

親愛的禱告同工:平安!                                         2009/6/30

        今天,是我們在校園服事滿35年的最後一天,望向窗外台灣大學的「傅園」蒼鬱的椰林,街樹鳳凰花已經開過,變回繁茂綠葉,這表示學生畢業的季節剛過。而我們在這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校園」,也到了畢業的時刻;坐在宣道中心的電腦前,寫下這封以校園同工身份的最後一封禱告信。

  離情依依

 

        一早起來,夫妻二人在床頭向神做了感恩、讚美和敬拜的禱告。「數算自己的日子」也就是數算神的恩典,使我們可以得著智慧的心。回顧這兩、三個月,和往常一樣忙著諸多事工,籌備宣教成長營之外,六月第一週還應邀到大陸和出版商、文具禮品供應商及書店經營者有所交流。此外,還多了幾個感恩會、臨別感言的場面;若不是這些,似乎還未感覺到在校園事奉歲月已經進入尾聲,幾次的分享代表了我們的心情。

        「台大團契」是40年擔任輔導告一段落之前所服事的最後一個團契,他們安排我們在521日以「我的事奉人生(This is my story.)」來分享。感謝神藉此機會,讓我們回顧這35年在神面前所蒙的恩典,知道『這一切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林前十五10)我們只不過是『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徒二十六18-19

 

        在南海路教會「愛的團契」和「社青團契」聯合的感恩會,以「客旅v.s.家」為題向我們教會屬靈的家人表達世人本是客旅。感謝神讓我們在這屬靈的家找到安定的港灣,如今將要離家、繼續客旅的生涯;家人永遠是心所繫念,同時我們也需要家人的支持與懸念。六月21日在南海路主日講道,懷冰以「羨慕更美的家鄉」的信息再度強調,我們要追隨信心的偉人,像亞伯拉罕等雲彩般的見證人,憑信前行,渴望那永恆的獎賞。

        校園團契台北同工聯合禱告會以及文字部禱告會都給一些分享的機會,當我們禱告尋思該講些什麼時,被主的愛激勵,要我們回想那起初奉獻時的單純愛主。於是在同工禱告會中,玉芝以「起初的愛」,懷冰以「忠心到底」前後呼應,表達我們再度立志,就如同我們奉獻之初在神面前的心願----求神保守我們愛主愛人,火熱不減,也要忠心事奉至死不渝。當我們接受文字部的祝福,懷冰請求大家代禱:事奉是一輩子的事,要恐懼戰兢做成得救的功夫,因為聖經和教會歷史都告訴我們屬靈領袖有「美好收場」(Finishing Well)並不容易!   

陪伴又帶領了19年的「台北宣教團契」給我們預備溫馨創意的惜別會(猜猜看為什麼有些人得戴墨鏡?)。他們神秘的預備、多方的張羅和精心的設計,讓我們看到宣教團契的後起之秀將要在這「來去自如」(也就是來,是為了出去宣教)的團契承擔責任,而我們今天成了被差遣的人!

這幾個場合正代表著我們幾方面的事奉,也是我們感恩回顧的總結。

 

                                                        五餅二魚

 

        剛結束的宣教成長營(6/26-28)從一開始只是個意念,滿腔負擔,要繼續以營會方式鼓勵有心宣教者,到組織籌備會,和幾個差傳機構合作,到最後忙碌的會前行政。當會期開始,看到許多人的主動幫忙,參展同工的參與(13個單位)、講員全力支持(19位),更是130多位學員認真的投入。我們很欣慰地確信,自己那小小有限的「五餅二魚」被神悅納、祝福、擘開,變成無限量的供應。感謝神讓我們在校園的服事,以辦好這宣教成長營為收場。

        參加者有正要加入差會、上工場的,有在尋求階段的,也有對某一族群特別有負擔的(共分成八個組);有十幾二十歲的青年,有社會工作經驗的,更有不少中年人士尋求人生下半場的;有遠從屏東、台南、花蓮來的;還有剛剛做婆,一看到外孫平安出生就由高雄趕來的;更有當天退伍,傍晚就搭高鐵趕上來參加的。

        最後一天的模擬差派禮,大家在鋪滿會場的紙製地圖上席地而坐,為膝下的國家族群禱告,然後全體學員到台上領受差派文(證書),一一接受在場牧者、宣教士差派和祝福的禱告。眾人都在向宣教的神委身之中,感動地獻上自己。

        我們彷彿看見懷冰當天主日信息所引用學生宣道歷史中簽下了歷史性普林斯頓誓約(「若神許可,我願意被差遣至世界上福音未到之地,義無反顧」)的「黑門百子」重現。在這裡,我們欣見在台灣推動宣教的努力,就像農夫忍耐等待地裡的土產,已經有甘霖春雨降下,一棵棵的小樹苗,將有更多人翻土、撒種、深耕,可以期待長成大樹成蔭,結實纍纍;然後再散播種子飄往各處、、、

在校園團契服事退休時,我們深深感謝神保守以致於當初的異象沒有褪色,無論是學生工作、文字工作或是宣教工作仍然是我們所熱愛的。但是,我們期盼把棒子交給年輕的同工,讓更有創意、活潑的同工來帶領後現代的學生,主導後現代的福音工作。畢竟,每一個人都只能「按照神的心意,服事他那一世代的人。」

請您繼續為著校園團契的工作禱告,有更多人起來接棒,使薪火可以代代相傳。

                                                 心繫家人

上封禱告信中提及由於我們夫婦要退休。發出之後,非常感謝有些禱告同工來信或來電表示要繼續保持聯繫、為我們禱告。只是由於家父五月初發現罹患大腸癌,緊急開刀後又發現有轉移現象;感恩的是,目前他老人家身心狀況都不錯,端午節家人團圓和樂融融。因此,我們未來還得暫時預留部分時間在台陪伴。

因為過去這些日子實在忙得不可開交,一直無暇好好思考退休之後各種當作的調整;未來當我們有進一步消息時,定把聯絡的方式告知。深知過去若不是您的扶持,我們必然走的跌跌撞撞;面對更不可知的將來,請一定為我們禱告。好嗎?當然,我們也定會用更多的時間為您代求。

 

主恩滿溢      

 

                                                                                               主內                                                                                                                                                                懷冰、玉芝   敬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ay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