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書睿的宣教故事(下)
五月三十日_國度復興報「心靈之窗」版文章 網址 http://www.kingdomrevival.com.tw/18
(本篇為完整原版)
彭書睿,三十一歲,台北人。東吳大學畢業,主修英文。兩千零三年初加入「忠僕號」福音船,開啟了一個特殊的人生,經歷五年七海縱橫的環球之旅,目前在世界福音動員會台北辦公室服務,也同時進行幾本書的寫作。
(接上文)
當耶穌在開始祂的事工時,我們可以看到在祂身邊的都是些什麼樣的人物 – 稅吏、不名譽的婦人、打魚的、被鬼附的、瞎眼的、瘸腿的,就連一個堂堂的知識份子尼哥底母要見祂,還要晚上偷偷摸摸的。與弱勢的人物同行,要有更大的勇氣和決心,更重要的,是檢驗自己是不是仍有「起初的愛心」。
貧賤不是病,窮起來要人命
在印度的幾個月,成千上萬的大人小孩湧進我們的原本就不大的書展,大部分的人家裡,都沒有如廁的設備,我們甲板的公共廁所,就成為他們的「練習場所」。負責打掃公廁的志工們,都清楚的知道「做在那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主身上」的硬道理,但是真正面對自己心理的障礙,又有幾個人是那麼瀟灑?
在東非莫三比克北部的貝拉港,當地的失業率達到七成,無所事事的人看著這艘叫DOULOS的船進港,把她叫成DOLLARS(美金)。每天排隊登船的當地居民當中,除了來「看阿兜仔」的動機之外,不少人就擺明了要來偷、拐、搶、騙。有人把CD夾在書頁當中偷天換日,有人在鞋底裡藏兩本迷你字典,有人把好幾本書用塑膠袋綁好往海裡丟,他們的共犯划著獨木舟來接風。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路上還有不少攤販向我們兜售,才剛剛過手的「贓物」。
在每一個國家,我們都會招募當地的基督徒弟兄姊妹加入志工的行列。我們原本的立意是,一方面我們有多的人手,另一方面可以使他們受訓,有國際視野,未來也可以成為當地教會的祝福,甚至參與宣教。沒想到,在一些國家許多人本身就沒工作,閒的很,加入志工每天吃兩三餐不愁,還可以拿免費的T恤,和不少的清倉書籍。要說自己基督徒還不容易,很多人每天就等在教堂門口等救濟,一艘代表「西方救援物資」的肥船進港,簡直就是天助我也!這樣動機不單純的人也不算少數。好幾次當我發覺我的愛心,會被廉價的利用時,那是非常受傷的。
天災人禍以誰之名
兩千零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蘇門達臘外海瑞氏地震儀達到九點三級的地震,造成了南亞的大海嘯。斯里蘭卡不是大家記憶中受災最慘的國家,比起印尼似乎沒有什麼媒體的注意。但是,那一天短短幾分鐘,也造成了據估計五萬人死亡,七十幾萬人成為難民的悲劇。以同理心來看,我們的九二一大地震,到如今都有如此深而廣的創傷。就在一年後的同時,「忠僕號」駛進了他們的首府可倫坡。我們在斯里蘭卡將近超過一個多月的時間,派出了二十個小隊,到這個島國的各個角落。有幫人重建家園的,有幫當地社區一起建造公園的,有帶著物資和文具去重建的小學的。有的隊伍,深入反抗軍「鞳米爾之虎」的轄區,晚上睡覺時還聽的到手榴彈爆炸的聲音。
另一個例子。在更早之先,我們在蘇丹的時候,派了醫療隊深入幾個難民營,我們的人手和資源只能做一些最基本的包紮、清理傷口等等表面的東西。真正的問題除了沙漠邊緣長久的乾旱之外,就是因為戰爭的威脅,還有軍閥地方惡霸勢力控制了飲水的來源,許多人本來就賺不到什麼錢了,每天需要的水資源又被把持,只能隨人擺佈。天災來自於人禍,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民不聊生或是官逼民反。
好幾次,我們真的痛恨自己的無能為力,甚至可以說,我痛恨我們「殘忍」的施捨,因為,那感覺像是給那些被我們幫助的人一個飄渺的「希望」。蓋了一個風吹不倒的教室,他們沒有老師可以教課;幫助監獄裝設了可以給獄友洗澡的設備,他們卻三天兩天不供水;幫小孩消毒包紮了燙傷的手臂,卻不能讓他當晚有東西可以吃;送給海嘯災區的孩子文具,鉛筆上面寫著『這裡還有希望』,卻沒有辦法留下來陪伴他們成長。我彷彿就是那假冒偽善的法利賽人,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生命的改變與學習到的教訓
從廚房裡洗碗切菜,到公共關係團隊的負責人,再成為執行長特助和媒體發言人,最後做為一個管理一個超過二十人的部門主管。這些都是在我們體驗一個港又一個港,數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志工、宣教士來來去去的同時發生的,五年的時間好像一場夢一樣。一個台灣大男孩在這樣一個國際志工組織的成長,真的可以是現代版的「灰少爺」傳奇。
然而,我自己的改變是什麼呢?我最大的學習又是什麼呢?每次面對不同聽眾的分享,或是媒體記者訪問,都會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人們對於勵志的故事最有興趣了,似乎只要有一個簡單的答案,好像旁觀者通通可以得到些什麼啟發。
『今天我們差派一個自己的孩子到那真正的遠方,成為別人的祝福。』這是我離開台灣之前,神給我的一個感動,也是我給自己的期許。過去的幾年,隨著這艘船,我,一個普通的台灣男孩,已經去了超過五十個不同的國家,超過八十幾個不同的港口,見過幾個總統,幾十個大使、部長、市長、權貴。我,不只是我,更是我的教會、我的城市、我的國家,我更在所謂的外邦人面前,代表了耶穌的門徒。在努力成為別人的祝福的同時,我承受了更多更大的祝福。
我最大的改變,是我發覺了一個主的僕人,可以不自卑,更應該不驕傲。神可以用一些最普通、最平凡的人去參與,並且完成一些最不普通、最不平凡的使命。一個人是微小軟弱的,但全能的神卻能使用這樣的瓦器。
那我最大的學習是什麼呢?最簡單的一句話,我的學習還不夠。有彈性,受教,願意接受新的事物,溝通無障礙,煮的一手好菜,這些都很好,都是五年下來的「福利」。然而,我發覺從裡到外,在每一個環節都還有更多的挑戰再等待。「….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
(林前 9: 28)
未來方向
我這個晚輩的一點擺上,在悠悠的宣教史上,算是一個不顯眼的註記罷了。然而,我深願有更多的弟兄姊妹,能夠回應這樣的邀請,「有為者亦若是」。
目前正在將過去的一些心得在各基督教平面媒體與更多人分享。另外,會繼續創作與紀錄,用文字集結成書,預計年底將由校園出版社出版與全國的年輕讀者分享。明年,準備出國裝備。並在不久的將來,想要到歐陸去服事,正因為我已經去過走過BEEN THERE DONE THAT,就更有義務去擔起那個責任。
然而這一路走來不易。沒有教會和許多主內的弟兄姊妹的奉獻支持,父母及家族長輩的諒解,一個人是會篳路藍縷,掙扎的走這條路。今天,我沒有後顧之憂,當然心存感激;但未來會如何,還是要學會「交託」的功課。隨時回頭看,還是需要效法基督「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腓2:6,7)不求掌聲,不問回報,甘心服事,奔跑不像無定向的,鬥拳不像是打空氣的。
那你在哪裡?你能做什麼呢?
- May 30 Fri 2008 08:28
彭書睿於國度復興報(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