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人問我,在忠僕號五年下來,去過的國家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哪裡?
如果他們要一個簡短的答案,我一定會說這個在西印度洋的小島國,塞佘爾群島。
地點:塞佘爾群島維多利亞港
時間:二零零五年十一月
在印度洋兩千零五年十月開始,我們一路從東非的馬達加斯嘉,到法屬的留尼旺島,再到模理西斯,幾乎每個點都是夢幻的度假天堂,蜜月聖地。你也許會想,「忠僕號」福音船開去這種地方幹什麼?有什麼事工好做的?就好像,你要傳達什麼「福音」給那些已經「住在人間天堂」的居民呢?
我們於十一月十七日上午到達,下午就召開記者會,並邀請當地的教育局官員以及當地的教會領袖隆重的舉行開幕式。一切發生得太快,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從第二天一大早六點(!)就有人大排長龍等著入港買書,有不少人前一天晚上就搭帳棚睡在港口外面。
連續三天下來,創了兩次紀錄。一個是在星期六創下「忠僕號」有史以來最大單日銷售總額,紀錄到今天都還沒有破;另外星期日及星期一通常只開半天,我們因為只來短短的三四天(原本只是從模理西斯去斯里蘭卡的中繼站),所以這兩天都開放一整天,甚至還『應觀眾要求』加演一場,星期二原本要出發去斯里蘭卡,變成延遲一天再出發,書展再多開一整天。全船動員的結果,仍然無法滿足長長的一條人龍。這四天下來,我們賣出超過四萬本的書,以全國八萬人的人口來算,兩個人中就在船上買了一本書。
許多人站在港區外面豔陽下等待超過三四個小時,甚至一直到深夜都流連忘返,等著第二天一早再來拼一次。
走進船上的國際書展,會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除了一進來就被汗臭和熱氣燻的暈頭之外,你會看到看到一條長長的人龍從櫃臺一直延伸到書店的尾巴,怎麼樣都走不進去。走近書架一看,很多書基本上都被「搶」光了,書架是空的。這是什麼情形!光天化日之下,好像我們的書都被「洗劫一空」。
為什麼會這樣?
這我們必須要瞭解到塞佘爾的產業結構,這個位於印度洋的島國,有超過一百五十個小島。根據兩千零三年的聯合國報導,她有七萬六千的人口,四百五十五平方公里大的面積,講英文法文和一種混合的語言CREOLE(庫力歐)。經濟幾乎完全依賴觀光,你如果查一下相關網站,會被嚇到,竟然有這樣子的經濟體系。問題是,島上的人都有錢,卻沒有東西可以買,走進「超級市場」,選擇幾乎沒有什麼,譬如說汽水只賣可樂和雪碧兩種。走進最大的「書店」,大概只有兩排的書、當天的報紙,和一些文具用品。
因為保護貨幣的政策,所有外國貨幣基本上是進不來也出不去,所以讓許多國際企業卻步,這也是「忠僕號」這樣服務性質的書展所面臨的難題。在這裡的所得,要經由一條PIPELINE系統的銀行管道,兩三年後才會全數轉出我們在此的盈餘。在我寫這篇文章的今天,我們機構仍有一大筆錢「冷凍」在這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度假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