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各位知道下星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嗎?(除了我的婚禮以外
這就是關乎人類未來的「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七日到十八日)。這會議的共識和決議,很有可能會是我們這個世代最重要的一刻。

原本不被看好的高峰會(被認為只是歐盟一廂情願,曲高和寡如京都協議),在中國、美國、印度陸續表態,並且加碼之後,在這一個星期之內頓時變的重要起來。

下面幫大家整理了一下這個高峰會(大陸翻譯「首腦會議」)的背景,有非常多的觀察重點,將會影響到我們。
預知詳情,可以參考該網站中文頁面。
以上,
書睿


cop15_logo_txt.gif從里約熱內盧到哥本哈根

 

Ministry of Climate and Energy of Denmark

 

1992年6月3日至14日世界上172個政府首腦和代表聚集巴西的里約熱內盧。會議背景並非樂觀,在此兩年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在其第一份綜合報告中指出,由於人類的各種活動,尤其是煤、汽油和天然氣的使用,對地球已經造成了不曾預料到的、十分嚴重的破壞。也就是說,地球面臨著危機。

 

里約熱內盧大會名為“聯合國環境發展大會”,簡稱地球首腦會議。會議的起因源於前面提到的警告。會議的結果是確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這是全球範圍內第一次限制溫室效應的國際公約。

 

該公約亦稱為框架公約,也就是說它只是針對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的一部分。公約中雖然提到了它將隨著時間推移會得到不斷完善、擴展,但並沒有提及要具體達到的標準,而只不過要求簽約國減少溫室效應,防止人類活動對地球氣候系統造成危害性干擾,要求2000年的溫室氣體釋放量不要超過1990年的水準。

 

在里約熱內盧大會上有150多個國家在公約上簽了字。1994年3月21日公約經過50多個國家批准後正式生效。

 

九十年代期間,事實已經表明僅僅一項《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顯然不能對制止溫室效應的釋放量起到應有的作用。1997年《公約》附加《京都議定書》的內容,第一次對工業發達國家確定了減少溫室效應的具體標準,並在37個工業發達國家生效。有些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國家卻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這其中就包括美國。

 

 

 

《京都議定書》制定的減少溫室效應目標只限於2008年至2012年。在巴厘島舉行的第13次締約方會議(COP15)上與會締約方決定制定一項新的協議,即《巴厘行動計畫》,為的是制訂出一項新協定,並在2009年於哥本哈根舉行的第15次締約方會議上進行談判

 

 http://zh.cop15.dk/files/images/Climate_facts_492px/arctic_sea_ice_sx.jpg

 

 

什麼是溫室效應和全球暖化?

 

Ministry of Climate and Energy of Denmark

 

溫室效應是自然界承受地球表面釋放熱量的一種現象。地球目前的平均溫度為攝氏14度左右(華氏57度)。如果溫室效應不存在,地球表面溫度應該在攝氏零下19度(華氏零下2度)。

 

溫室效應由大氣層中多類氣體組成。首先是水蒸氣,其次是二氧化碳。現在人們常提到的溫室效應中的大氣層成分,尤其是二氧化碳含量以及氣候變化的後果,主要是因為這些氣體的比例在過去250年之內,尤其是過去50年內急速增長。目前二氧化碳在大氣層中的佔有量為385百萬分點,工業化之前為280百萬分點。南極冰蓋空氣含量的調查顯示目前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大超過56萬年間的任何時期。

 

其後果是溫室效應增強,地球變暖,至於熱到什麼程度是爭議的焦點。目前最新的數字統計來自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2007年的評估報告。報告中指出1996年至2007年間地球的平均溫度提高了0.74度,地面溫度較海洋溫度則上升得更快,地球北部的地面溫度比南部高。同時高溫天氣和強降水現象增加,海洋水位升高,導致地球兩極和山脈上的冰雪融化,所有這些現象在大氣變暖的過程中是可以預測到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最新評估報告指出平均溫度將會繼續上升,但上升速度的快慢和持久程度,以及其造成後果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對溫室效應控制的速度和效率,最終減少溫室效應。

 

 

 

其影響如何?我們能做些什麼?

 

Ministry of Climate and Energy of Denmark

 

預計全球變暖的後果對氣候研究人員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首先,導致自然現象,如降水,風暴,海水水位增長和其他由於全球變暖的因素多種多樣。另外,由於預測要考慮到政治決策和技術突破程度,對未來幾十年溫室氣體排放量作準確預測並非易事。

 

全球變暖已成無可爭辯的事實,現實狀況與以往的預測一致,問題是具體嚴重程度難於估測。可以預測的方面包括:

 

更多的乾旱和水災

 

天氣變暖,陸地海洋水蒸發增快。迅速缺水的地區若沒有降水的補償就很有可能出現乾旱。過多的水蒸氣則會增加降水量,導致水災。

 

冰雪減少

 

目前世界的 冰川面積正在快速減少,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的最新預測要快的多。那些依靠山區融雪供水的地區因此會出現乾旱和飲用水供應短缺。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顯示,世界六分之一的地區將受到這種威脅。

 

惡性天氣

 

氣候變暖很容易造成持續高溫天氣和暴雨,增加風暴的次數和嚴重程度。

 

海水水位升高

海水水位增高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冰雪融化,二是海水熱漲。熱漲通常要花很長時間,而氣溫每上升兩度,水位就會上長一米。

 

為了預測氣候變暖的後果,研究人員多利用預測方式來估算氣候的發展趨勢。

 

 

 

其他更多訊息及多媒體資料請連結 http://en.cop15.dk/
 

幫地球降溫 98國領袖聚哥本哈根 udn.com 聯合報

前言: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將於本月7日在哥本哈根揭幕,任一世界公民都無法置身事外。聯合報特為讀者解讀哥本哈根會議,完整理解攸關地球未來的世界大事。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將於7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登場,原本不被寄予厚望的這場會議,在全球前兩大碳排放國中國、美國相繼表態參加後,重要性驟然升高,各國領袖參加人數也是歷來之最。

氣候專家及環保組織亦冀望,富國和窮國能於此次會議分別達成減排及補助的實質進展,並擘畫出2012年後、接續京都議定書的全球抗暖化方案。英國氣候經濟學家史登稱此次會議為「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重要的國際會議」。

美國為第二大碳排放國家,但對於減排始終不願積極配合,也一直自外於京都議定書,拒絕簽署。美國總統歐巴馬原本表示不參加哥本哈根會議,但美國政府上月表示,歐巴馬將於前往挪威領取諾貝爾和平獎前先到哥本哈根,雖是象徵性出席,也算為此次會議拉抬聲勢。 ...詳全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ay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