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是最新版「普世宣教手冊」隆重面世的日子。
歡迎上官網
www.operationworld.org連線參與!

Join the live webcast event Nov. 9th
Tuesday is the live launch event. Go to www.operationworld.org to find out more about when it is showing in your local time zone!


『有時候,人們之所以回應,是因為那真相既精確卻又痛苦。 也許他們不喜歡那些事實,但卻會感激我們提供了這些事實。』__JASON MANDRYK 傑森萬迪克


 
JASON和我,拍攝於開普敦洛桑大會現場。(柳子駿攝影)
 
加拿大籍的萬迪克,是「普世宣教手冊」(O
peration world簡稱OW) 這本最具代表性的全球代禱指南的作者兼專案負責人。 他當初於一九九五年加入隸屬於環球福音會(WEC)的「 普世宣教手冊」團隊,擔任原作者莊斯頓Patrick Johnstone的助理。之後他加入「忠僕號」 福音船將近兩年的時間,行經三十餘國, 給予他在宣教工場珍貴的第一手經驗。 他這七個人的團隊在倫敦近郊的工作點,與全球幾乎每一個國家, 超過一千五百個聯絡人或機構通信, 收集珍貴的最新宣教資料和數據。繼二十一世紀版於2000推出之後之後,歷時十年,全球教會及宣教機構引頸期盼的「普世宣教手冊」第七版終於問世。



 
OW的核心同工和代理書商(右二),在洛桑大會的第一個晚會,宣布正式上市的慶祝雞尾酒會合影。(彭書睿攝影)
 
以下訪問於本期校園雜誌(2010/11.12月號)同時刊載
【宣教視窗】依循宣教情報忠心代禱/著:科納罕/譯:彭書睿

★十四年前當你加入OW時,對於這個任務一定有些期待或是展望。這一路上發生了哪些值得一提的大事?★

我受到莊斯頓的激勵,加入OW團隊。他用如此不同的方式,分享世界各種需要,且以紮實的調查研究為他背書。我期待像一樣,更有效率地服事眾教會,教會更積極回應大使命。一開始我只是加入兩年的短期專案,不過,很快我就有了長期委身的感動。

★今天的世界已經大大不同了,當初目標是否該有所調整?★

不可否認基督教的活躍中心已經轉移,從印象中以歐洲/白種人為主,如今轉化為真正全球的信仰。基督徒的比例也大幅向所謂的「東方」以及「南方」傾斜,今天這些區域的基督徒人數與西方相較,甚至高過四倍。更甚者,非西方背景的社群投入普世宣教的資源和人數,明顯的增長;今天西方宣教士要比非西方的來得少。過去將基督教定義為「白人的宗教」,這種說法很明顯的已經過氣了。

 

★你的意思是西方人可以好好交棒,然後從宣教的舞台退場了嗎?★

絕對不是!神對於祂教會的使命和期待未曾改變,西方教會當然還是屬於普世教會的一部份。西國宣教士在過去的兩個世紀學習到許多寶貴的功課,他們有責任將這些經驗傳承給新一代的弟兄姊妹們。今天基督徒合一的表現,多國、多元文化背景團隊的存在,就是福音最好的見證。在對福音最具敵意的環境中,一個個由韓國人、奈及利亞人、德國人、美國人,或其他國家的弟兄姊妹組成的團隊,的確讓當地人側目;透過他們合一的見證,這種溝通方式更強而有力並且令人信服。西方人的角色會稍有不同,但現在真正成為了主內夥伴;他們可以分享更多物質資源,但是就靈命豐盛的程度而言,也許他們才是軟弱的肢體。他們有經驗、知識和領悟力,但另一些人可以提供更紮實的信仰。所以,我們是彼此需要。

 

★對我們或你本人而言,會不會有一種危險,就是從《普世宣教手冊》只能看到許多訊息的表象,而忽略了人性?我們應該如何使這些「數據」與真實的「人」產生連結呢?★

這樣的挑戰的確存在。我和莊斯頓被人開玩笑地取了個綽號:「靈魂的會計師」。我們真的需要從數據中被分別出來,讓代禱的「需求」更人性化、個人化。每一個統計數字的背後,都是在真實困境中掙扎的真實的人。數據化和統計學日益氾濫,甚至有人運用非常多的管理經營技巧來「宣教」,這個現象在九○年代達到高峰,尤其是主後兩千年這個特定的時間點,衍生出許多熱潮。

其後的十年,有人開始強烈批判這些商業化的技巧和數據。就像鐘擺過猶不及,在某些區域,因為沒有正確的訊息,以致對於世界上其他地區的需要一知半解。這又是另一種問題。

平衡是必要的,一方面應該保有真實人性的觀點,另一方面也要善加利用這些有意義的資訊;藉此我們才可以真正整合資源,避免在某些領域重複浪費,在其他領域卻造成忽略。從普世宣教的大格局來說,善用優質的研究和正確的資訊可以讓宣教更有果效。人們的需要具體而迫切,福音本身不應被降低到只是舞弄幾個數字,應該與人建立起真實的關係。

 

★觀察大家第一次讀《普世宣教手冊》的反應也很有意思。就像我們都會從團體照中找自己一樣,一般人都會先翻到自己國家的那一篇,然後針對那些訊息品頭論足一番……

這是正常的反應;我們總是對自己所處的世界最清楚。我們之所以對這個事工很有信心,因為我們合作的夥伴是全球性的。同時,我們有縝密的諮詢流程,經過多次研擬,我們還是允許(而且尋求)更新最即時可靠的資訊,包括數據、需求和挑戰。這不單是環球福音會(WEC)的事工;《普世宣教手冊》代表了今天教會的真貌。有時候,人們之所以回應,是因為真相既準確卻又令人痛苦。也許他們不喜歡那些事實,卻會感激我們提供了事實。

如果《普世宣教手冊》只是被當成收集各樣報導的有趣文摘,我們便失敗了。我們希望人們可以用禱告和行動來回應,並且被改變。

 

★這世界有數十億人口,幾千種語言和族群,到頭來還是要回歸到每一個獨特的靈魂。可以和我們分享某個「個人」與基督相遇的見證嗎?★

有人跟我分享了一個故事,也許會讓你會心一笑,同時有所省思。在印尼的Sulawesi島上有一個穆斯林的族群,他們與一些基督徒比鄰而居,有一位宣教士長久以來一直想打入他們當中,卻不得其門而入。在印尼的另一個角落,有一位小朋友的主日學班上開始為這些人禱告。一位六歲大的小男生特別有負擔,他大聲地為這個族群哭求。同一時間,這個族群的酋長其中一個女兒病重,瀕臨死亡。她的父親請那位宣教士來到他們當中,因為他知道他是一位禱告的人。這位宣教士去了,為她禱告,這位小女兒也真的康復了。透過他親身見證這個超自然的醫治,為數不少的族人因此信主。這不僅是個令人振奮的事件,它有更深的意義,就是證明了為這個世界代禱的重要。如果我們能夠換個角度,看待這些看似八卦的軼事,學習如何禱告,如何為那些未得之民代求,我們才能真正看見教會前所未有的倍增。

 

★請介紹讀者如何善用《普世宣教手冊》,與世界另一頭真實的族群、真實的需要連結?★

《普世宣教手冊》不是一本枯燥的工具手冊,而是人們可以信賴的資料來源。有些人跳過那些數據和統計的導言,直接閱讀各國的代禱事項。手冊中,小自個人對某個地區特別的興趣,大到對於這個國家整體的前景,我們都有一系列的代禱建議。或者也可以根據我們安排代禱日期的順序,為不同的國家和族群代禱。對於「數據狂」呢,則可以直接擷取那些宣教資料,從中製作我們意想不到的圖表。

目前我們正在規劃這本書的兒童版,因為我們知道年輕人、孩子們都可以(也應該)被多多鼓勵參與這個偉大的呼召。同時,在不同的場合,可以用更精彩的圖片和簡化的數據跟大家分享。放眼未來,我們希望運用《普世宣教手冊》的內容,為在家教育的父母或是主日學老師設計教材;整合地理、歷史和文化背景,分享代禱事項並傳遞宣教的觀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raygo 的頭像
    praygo

    praygo

    pray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