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汶萊開齋節 刊登於台灣教會公報二十版知性之旅(3053期)

東協十國當中,汶萊是個台灣人不太熟悉的名字。這個位於婆羅洲島北部的小國家,旁鄰國人所熟知的東馬來西亞沙巴、沙撈越省。有印象的也許就是他們富可敵國的王室,蘇丹(國王),和他們的石油。二零零七年末,我隨『忠僕號』抵達汶萊,對這個伊斯蘭王國的瞭解,不會多過這些書上、網路上、旅遊雜誌印象中可以得知的浮光掠影。


 

『忠僕號』上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們,對於這個國度的確是陌生好奇多些;短短的一週不到的停留期間,剛好安排在穆斯林的齋戒月結束的時節,整個氛圍就好像華人的農曆新年,對我們這些自以為已經見多識廣的外來客來說,仍不失為一個精彩的文化體驗。

早在數年前,於土耳其、波斯灣的時候,已經經歷過穆斯林的齋戒月。伊斯蘭信仰當中最重要的基石為所謂的「五善功」或稱「五柱石」(5 PILLARS)。其中包括『唸功』就是背誦信經(SAHADA),另外有『拜功』(SALAT)一天五次面向麥加祈禱,『課功』(ZAKAT)來濟助窮人,『戒功』(SAUM)就是禁食、禁慾特別是齋戒月(RAMADAN)的時節,以及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朝功(HAJJ)一輩子一定要有一次機會前往麥加朝聖。


根據穆斯林的曆法,齋戒月每年的日子不一樣,就好像華人世界根據農曆每年的正月也落在不同的日子。今年齋戒月(RAMADAN)則是現在,從八月十一日至九月九日,校園出版社有翻譯出版一本『為穆斯林禱告三十日』的小冊子,裡面有非常詳細的介紹,在這裡推薦給各位讀者。


而我的特殊體驗,就是由汶萊的文化局透過當地穆斯林社區的家庭,邀請我們這些遠來的「阿多仔」在一年一度的「開齋節」(”HARI RAYA* PUASA”又稱「肉孜日」)到他們家中作客,一起生活兩三天來「文化交流」。就好像別人來到我們台灣或是我們去別人國家,也許多少有心防,對很多人事物也許不瞭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參與別人的生活,體驗真實的節慶。正好「開齋節」就好像伊斯蘭世界的新年一樣,那天,我們幾十個人就被兩兩分成一組,被不同的家庭「認領」去「過年」了。


我和一位來自厄瓜多的男生就被一對和善的夫婦帶到他們家去,第一件事情就是送給我們一人一套汶萊男子的「民俗服裝」,從頭到腳都要裝扮的入境問俗。他們家有一個小胖弟和我身材相當,活潑得不得了,很熱心的教我們兩個笨手笨腳的外國人著裝。東南亞因為處於熱帶,衣服雖然都是長袖長褲,材質和剪裁卻也都非常通風舒適,尤其是穆斯林女士雖然都要「蒙頭」,但都不會黏熱。我們這群外國佬穿上民俗服裝,像不像至少也有三分樣,尤其是女士們包起花色樣式多彩的蒙頭,更添姿色。我在萬紅叢中一點綠,戲稱自己為「穆斯林真男人和他的四個老婆」,自然討來一陣打。開齋節連續幾天晚上都是慶祝的場景,女主人帶我們一家接著一家的「拜年」。    第一站是在一所學校的大禮堂,所有的學童和家長通通到齊,穿著馬來風的民俗服裝,校長和鄉里賢達一一上台致詞,有點像是我們的「新春團拜」,然後就是數十道菜擺滿了禮堂的大型餐會。如果喜歡南洋風味的朋友,在這裡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特色的小吃,烤魚,炒貴叼,咖哩,椰漿飯一字排開任君取用;雖然沒有酒類,但確有好幾樣的熱帶水果汁。我們大開眼界同時,也準備大開殺戒吃喝,心裡竊喜:「嘿嘿,沒有經歷齋戒月的飢餓,直接跳關到大吃特吃的這一段,豈不是中大獎?」殊不知這是一個痛苦的陷阱,我們沒有注意到,為什麼帶我們的主人都只稍微選了幾樣菜擺擺樣子,就和大家聊天嗑牙?



因為這只是開始,一個晚上下來,除了在學校禮堂的百匯饗宴之外,我們被帶到四攤完全不同的場合,每個家庭也都提供個夠數十人吃三天三夜的派對。整個晚上,我們就是一家家吃吃吃,跟大家「拜年」。每一家擺出來的龍門陣也是張燈結彩,大家互道恭喜,與農曆新年的不同就是伊斯蘭的綠色代替了中國人的喜氣紅色,甚至還有發送「綠包」給小孩;當晚的最高潮,莫過於半夜將近一點的時候,被帶到「保證最後一家」,那個大戶人家卡拉OK機都擺出來,在很深的夜裡大聲的歡唱,好像旁人鄰居也不以為意,大概也都受邀在列。


通常如果一個禮拜有一次吃到飽的經驗就夠撐了,一個晚上一路吃到半夜,在趕場的過程當中真是一點也無法享受,一方面吃飽撐著痛苦,另一方面睡意香濃還要強顏歡笑,這種混合的感覺真是哭笑不得,但也真實的參與了穆斯林文化的一段精彩。下次去拜訪伊斯蘭背景的國家,也許選擇在這特殊的節慶之日,可以更多的瞭解他們的風俗民情,會發現,彼此的距離不是那麼遙遠。  *Hari Raya 直譯就是「節慶日」。'Celebration Day'.





汶萊的紙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ay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