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前當你加入OW時,對於這個任務一定有些期待或是展望。這一路上發生了哪些值得一提的大事?★
我受到莊斯頓的激勵,加入OW團隊。他用如此不同的方式,分享世界各種需要,且以紮實的調查研究為他背書。我期待像他一樣,更有效率地服事眾教會,協助教會更積極地回應大使命。一開始我只是加入兩年的短期專案,不過,很快我就有了長期委身的感動。
★今天的世界已經大大不同了,當初的目標是否該有所調整?★
不可否認基督教的活躍中心已經轉移,從印象中以歐洲/白種人為主,如今轉化為真正全球的信仰。基督徒的比例也大幅向所謂的「東方」以及「南方」傾斜,今天這些區域的基督徒人數與西方相較,甚至高過四倍。更甚者,非西方背景的社群投入普世宣教的資源和人數,明顯的增長;今天西方宣教士要比非西方的來得少。過去將基督教定義為「白人的宗教」,這種說法很明顯的已經過氣了。
★你的意思是西方人可以好好交棒,然後從宣教的舞台退場了嗎?★
絕對不是!神對於祂教會的使命和期待未曾改變,西方教會當然還是屬於普世教會的一部份。西國宣教士在過去的兩個世紀學習到許多寶貴的功課,他們有責任將這些經驗傳承給新一代的弟兄姊妹們。今天基督徒合一的表現,多國、多元文化背景團隊的存在,就是福音最好的見證。在對福音最具敵意的環境中,一個個由韓國人、奈及利亞人、德國人、美國人,或其他國家的弟兄姊妹組成的團隊,的確讓當地人側目;透過他們合一的見證,這種溝通方式更強而有力並且令人信服。西方人的角色會稍有不同,但現在真正成為了主內夥伴;他們可以分享更多物質資源,但是就靈命豐盛的程度而言,也許他們才是軟弱的肢體。他們有經驗、知識和領悟力,但另一些人可以提供更紮實的信仰。所以,我們是彼此需要。
★對我們或你本人而言,會不會有一種危險,就是從《普世宣教手冊》只能看到許多訊息的表象,而忽略了人性?我們應該如何使這些「數據」與真實的「人」產生連結呢?★
這樣的挑戰的確存在。我和莊斯頓被人開玩笑地取了個綽號:「靈魂的會計師」。我們真的需要從數據中被分別出來,讓代禱的「需求」更人性化、個人化。每一個統計數字的背後,都是在真實困境中掙扎的真實的人。數據化和統計學日益氾濫,甚至有人運用非常多的管理經營技巧來「宣教」,這個現象在九○年代達到高峰,尤其是主後兩千年這個特定的時間點,衍生出許多熱潮。
其後的十年,有人開始強烈批判這些商業化的技巧和數據。就像鐘擺過猶不及,在某些區域,因為沒有正確的訊息,以致對於世界上其他地區的需要一知半解。這又是另一種問題。
平衡是必要的,一方面應該保有真實人性的觀點,另一方面也要善加利用這些有意義的資訊;藉此我們才可以真正整合資源,避免在某些領域重複浪費,在其他領域卻造成忽略。從普世宣教的大格局來說,善用優質的研究和正確的資訊可以讓宣教更有果效。人們的需要具體而迫切,福音本身不應被降低到只是舞弄幾個數字,應該與人建立起真實的關係。
★觀察大家第一次讀《普世宣教手冊》的反應也很有意思。就像我們都會從團體照中找自己一樣,一般人都會先翻到自己國家的那一篇,然後針對那些訊息品頭論足一番……★
這是正常的反應;我們總是對自己所處的世界最清楚。我們之所以對這個事工很有信心,因為我們合作的夥伴是全球性的。同時,我們有縝密的諮詢流程,經過多次研擬,我們還是允許(而且尋求)更新最即時可靠的資訊,包括數據、需求和挑戰。這不單是環球福音會(WEC)的事工;《普世宣教手冊》代表了今天教會的真貌。有時候,人們之所以回應,是因為真相既準確卻又令人痛苦。也許他們不喜歡那些事實,卻會感激我們提供了事實。
如果《普世宣教手冊》只是被當成收集各樣報導的有趣文摘,我們便失敗了。我們希望人們可以用禱告和行動來回應,並且被改變。
★這世界有數十億人口,幾千種語言和族群,到頭來還是要回歸到每一個獨特的靈魂。可以和我們分享某個「個人」與基督相遇的見證嗎?★
有人跟我分享了一個故事,也許會讓你會心一笑,同時有所省思。在印尼的Sulawesi島上有一個穆斯林的族群,他們與一些基督徒比鄰而居,有一位宣教士長久以來一直想打入他們當中,卻不得其門而入。在印尼的另一個角落,有一位小朋友的主日學班上開始為這些人禱告。一位六歲大的小男生特別有負擔,他大聲地為這個族群哭求。同一時間,這個族群的酋長其中一個女兒病重,瀕臨死亡。她的父親請那位宣教士來到他們當中,因為他知道他是一位禱告的人。這位宣教士去了,為她禱告,這位小女兒也真的康復了。透過他親身見證這個超自然的醫治,為數不少的族人因此信主。這不僅是個令人振奮的事件,它有更深的意義,就是證明了為這個世界代禱的重要。如果我們能夠換個角度,看待這些看似八卦的軼事,學習如何禱告,如何為那些未得之民代求,我們才能真正看見教會前所未有的倍增。
★請介紹讀者如何善用《普世宣教手冊》,與世界另一頭真實的族群、真實的需要連結?★
《普世宣教手冊》不是一本枯燥的工具手冊,而是人們可以信賴的資料來源。有些人跳過那些數據和統計的導言,直接閱讀各國的代禱事項。手冊中,小自個人對某個地區特別的興趣,大到對於這個國家整體的前景,我們都有一系列的代禱建議。或者也可以根據我們安排代禱日期的順序,為不同的國家和族群代禱。對於「數據狂」呢,則可以直接擷取那些宣教資料,從中製作我們意想不到的圖表。
目前我們正在規劃這本書的兒童版,因為我們知道年輕人、孩子們都可以(也應該)被多多鼓勵參與這個偉大的呼召。同時,在不同的場合,可以用更精彩的圖片和簡化的數據跟大家分享。放眼未來,我們希望運用《普世宣教手冊》的內容,為在家教育的父母或是主日學老師設計教材;整合地理、歷史和文化背景,分享代禱事項並傳遞宣教的觀念。